咨询热线

名师解读GCE课程:全球化人才的孵化器

发布时间:2016-05-11 00:00:00

在全球化热潮的大环境下,GCE这个词语显然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GCE的全称为“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全球公民素养教育”,是英、美等发达国家推广了将近20年的一种教育模式。仅从宏观的概念上来看,不免有些令人困惑,到底什么是“全球公民”?在中国现行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才能培养出拥有全球公民素养的创新性人才?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 今天,在麦格希的总部,我有幸采访到了此领域的权威专家,并且结合个人在教育行业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全球公民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不仅仅满足于应试教育所带来的高分低能,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分数之外的个人能力发展,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在21世纪改革的今天面临着教育模式转变的巨大挑战。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GCE,我会用“素质教育”。乍一看上去这一概念并不新鲜,中国教育一直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从结果导向来看,我们可以扪心自问 到底中国的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中国教育的整体方向又是否真正的朝着这一方向迈进并且输出了很多真正的全球化人才? 正所谓“知易而行难”,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GCE课程将许多额外的课堂活动融入到人才的培养中,通过综合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自己独立思考、 有创新精神、并能够正确使用外语与他人交流的人。随着因特网的推行,世界俨然演变成了“地球村”,人们只需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全球实时互动。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程,文化与思维的差异往往是阻碍其进步的更大阻碍,由于各国的不同文化导致信息传播的阻塞,这一点已经早已被验证。但是,得益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今日的人类已然能够突破文化以及国界,用得到更新鲜的资讯,更前沿的理念,互相学习以及分享。

这一点对于中国的教育起到了异常积极的作用。长久以来,中国学生以“死记硬背”这一传统观点被外国的专家学者而熟知,在我看过的所有语言学类的论文中,但凡涉及到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被冠以此行为方式进行对比性学术研究。 实际上,由于受到传统的儒家观念的影响,中国学生也确实是在被动中学习知识,自然而然就没有了创新思维以及批判思维。所以,素质教育到底是否落地能够造福学生,我们只需要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于外部世界的适应程度就可知晓。显然,这一点在中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 GCE 全球公民素养课程这一理念的引进和实施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接触国外的更新教学模式,利用更先进的学习系统和理念将积极的、创新的教育模式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并且加以改良,使得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有更加积极的反馈,也能够去培养与创造自己的批判性逻辑思维,更终成为善于思考总结的积极型学术人才。所以,素质教 育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词,而是需要切切实实的行动。 文化和理念的普及的更大阻碍就是语言。作为一个教育机构,英文授课早已司空见惯,但是能够在授课前花大量时间进行学员的习得性研究的机构却几乎没有。迈格森国际教育有幸的成为了卓绝家。

学员习得性研究主要指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学员到底在何种情况之下能够充分理解教师上课所讲内容并且进行举一反三的习得性思考,更终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这其中涉及人类本性的知识吸收反馈体系,外部因素导致学员的理解差异以及学员本身的学习类型等等。 迈格森GCE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和语言文化习得过程的同时,结合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以人为本,思维引导,创新输出”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中,通过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对比,不断引导并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想象力,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 课堂之外,迈格森也积极融入时下流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浪潮中并创新性的将全球性发挥到极致。作为GCE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迈格森携手麦格希一同合作开 发了全球网络在线交流平台-EPALS。学员能够通过此平台与世界各国的同龄学员进行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学术项目,并且实时进行在线讨论,互相 学习。


学员能够在吸收课上教师教授的知识之后,利用平台课下与外国学员进行交流深化当日所学内容。 GCE其实就是素 质教育的精髓,他的引入和实施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世纪需要更多创新的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 切实有效并且科学的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GCE一定能够打破21世纪传统的教育模式。迈格森国际教育致力于打造4-17岁的一站式创新教育,为21世纪 的全球化贡献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