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05008725

命题演讲的技巧(二)

发布时间:2018-06-16 16:47:46

(三)主体

主体是一篇演讲稿的中心,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先可以收集一定数量的事实材料,然后围绕主题取舍材料;写作时可以确定阐述的不同角度,并将材料有机地组合。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条理性和节奏,做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理有据,又不失鼓动性。

1、层次清晰。

演讲稿应该确立合理的层次,这是演讲者对事物认识过程的反映,由于演讲者要很好地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输送给听众,而混乱的层次会导致演讲者不知所云,听者云里雾里。为了使演讲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演讲者可以用标志性的语言来强调演讲的层次,比如适时地提问,用过渡语加强讲稿内容的内在联系。演讲稿的主体部分可以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如1963年,秘鲁民族战线的贝拉文蒂一上台,就遇到了一场政治危机---罢工。面对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拖着沉重的脚步,在利马的大街上与前来欢迎的利马学生发起的大规模的游行,贝拉文蒂总统进行了一次精彩绝伦的演讲:

“你们穿过平原,越过大山。你们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来到这里。在表明我的立场之前,首先,作为一个热爱秘鲁的公民,我要从心底感谢聚集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忧国之情,并且奉上我的友情。在你们的热情面前,我无法替自己辩解,只是希望把所有的事实真相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与你们一道来考虑解决的办法。……你们今天的行动和诚意,将会载入秘鲁的史册。”(以上为节选,内容有省略)

贝拉文蒂的演讲首先从感谢开始,就像对亲人谈话一样,开场白言辞平和,充满着关爱,让人感觉亲切、温暖。主体部分或关切动人,或慷慨激昂,或低声细语。平和的语言将双方针锋相对的行动划归到爱国的情感中,显示出友好平等的态度。既坦陈存在的问题,又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同一立场上面对问题。很好地化解了学生对他的误解。接着贝拉文蒂总统把自己所想到的问题都讲了出来。最后,以理解和积极的肯定结尾。通篇以问候开始、中间贯穿着赞扬、期待和理解,最后以评价结尾,层次清晰,最后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演讲的主题部分也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方法。如演讲稿《我成长我快乐》就从“勤奋是成长的基石、用心是成长的阶梯、快乐是成长的催化剂、爱心是成长源动力”这四个并列的角度展开了主题的阐述,层次清晰,结构分明。

2、张弛有致。演讲主体在结构安排上要避免平铺直叙,或高度紧张。平铺直叙会让听众厌倦,不容易产生共鸣。高度集中会让听众过于紧张,所以演讲稿要注意情感张弛有致,该激情的时候激情,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这样听众的注意力既保持集中又不紧张。如蒋益明《一九九九贝尔格莱德的玫瑰》:

因为《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还没有结束,因为《战地日记》还没有写完。尽管经常断水断电,尽管各种物资匮乏,他们凭着聪慧和坚韧,仍然顽强的工作。他们迎着炮火硝烟采访,发出大量准确鲜明的报道。他们工作的地方,爆炸“几乎把人从床上震起来”,在别人听到警报到地下室躲避的时候,他们却需要硬着头皮坚守在屋里写稿。巴尔干事态的发展紧紧吸引着全世界数十亿人关注的目光,他们不畏艰险,对北约狂轰滥炸的野蛮行径,对南斯拉夫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他们为南联盟无辜平民的遭遇而悲伤,为巴尔干这只巨大的“火药桶”是否会爆炸而焦灼……

因为他们还要继续做和平使者,主持正义。在为世纪末的和平作祈祷的同时,他们解开北约的画皮。施暴者把赤裸裸的侵略说成维护和平,把保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说成是侵略。捣乱者把本国造成远离战争的净土,却在别国玩火。当塞族人和阿族人陷于历史的争执泥沼,北约对南联盟挥起战俘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塞族的灾难,也是阿族的灾难。有宗教传统的西方人熟知《圣经》中这样的诫示:不要以为我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宁,我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一把剑。以此形容北约之举再恰当不过。而在其间呼风唤雨的某些政治巨头恐怕没有或者不愿意识到这一点,废除战争的唯一途径是使现实和平成为英雄的事业!

因为他们还要在第二天母亲节祝福词目节日快乐,因为他们还准备回国时拥有爱情的结晶,因为……然而施暴者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肆意践踏,是抱着对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利百般蹂躏,杀人凶手的逻辑里根本没有“因为”!在萨瓦河畔,在一幢业已破毁的白色建筑里。中国玫瑰放射出生命的芬芳与色彩,展示着生命的美丽和灿烂。它正同《西雅图宣言》一样告诫世人:“务请牢记,这块地是圣洁的,务请教导你的子子孙孙,这块地是圣洁的!

这里用三个类似排比的“因为”段落的展开,始终围绕着“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谴责“北约”的行为,捍卫和平的神圣。但三个段落中既有对不幸牺牲者的温馨追忆,也有对灾难制造者的严厉谴责,更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整个情感脉络起伏有致,动人心弦。

3、过渡自然。演讲稿的内容一气呵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必须重视过渡。由于演讲稿讲究需要收集丰富的资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讲道理,所以容易导致结构零散。通过必要的过渡使各个内容层次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使演讲稿富于整体感。下面是美国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时期发表的一次演讲:

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

林肯这篇十分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却十分注重内在结构的统一,用了口语化的连接词以使得整个演讲稿结构严密,一气呵成。

(四)结尾

结尾要简洁有力。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说:“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到高潮时果断收束,未尽时戛然而止。”这是演讲稿结尾最为有效的方法,即在高潮戛然而止,往往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可以用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束,也可用诗文名言或幽默的话结尾。但不管怎样,都力求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上面提到的贝拉文蒂的演讲稿最后,以“你们今天的行动和诚意,将会载入秘鲁的史册”结尾,干净利落又满怀激情地评价了学生的行为,显示出理解珍惜的态度。白岩松《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结尾以设问的方式,对自我的人生道路提出了要求,也表明了决心。语言简洁明白,情感真挚,又很好地照应了开头,点明了主题: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

天宇之声电话咨询: